2025-10-21 02:16:13到底是“耳郭”还是“耳廓”?
最近网上有一篇文章《耳廓还是耳郭?课本有没有写错?”杭州家长一路较真,结果令人意外!》挺火。这位杭州家长和文章作者求真务实的精神很值得学习。不过,文章并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。因此,我们再看看“耳郭”和“耳廓”到底是怎么回事?
根据上面这篇网文,小学生考试将“耳郭”写成“耳廓”被判错扣分了,于是引起了家长及文章作者一系列的求证,得到了如下答复。
教《科学》的老师说:原先的教材“耳廓”和“耳郭”两种写法都是正确的,但是今年新教材改版之后,书本上只有“耳郭”,老师们阅卷出题都是以书本和教学大纲为准,如果改卷老师严格按照教材批改的话,写成“耳廓”是要扣分的。不管是叫“耳廓”还是“耳郭”,不涉及对科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掌握,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更有价值的问题上。不过,对敢于对教材提出质疑的精神是值得鼓励的。
教材编写组副主编喻伯军说:教材的编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,需要经过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委员会的审定,以及教科社特聘“科学家小组”的审查。“在教材编写过程中,我们特地讨论过这个字,也咨询了中科院声学专家,‘耳郭’与‘耳廓’通用,但专业书籍中用‘耳郭’为多,因此‘耳郭’是更为规范的写法。语言文字是不断迭代升级,一直在变化的,小朋友在答题时写‘耳廓’不代表是错的,但写成‘耳郭’会更好。”“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,这样更新字词用法的例子其实不少,我们建议学生在答题时还是以最新的教材为准。”
查了网上的医学百科,觉得上面老师和教材编写专家的解答有点模棱两可。既然是《科学》教材,就要有科学精神,要刨根问底。
医学百科,显示相关内容如下:
一、注释:
耳郭(auricle)又称“耳廓”[1]。也称耳壳[2]。是指外耳道以外的整个耳壳[1]。即外耳部[3]。由软骨及皮肤构成[2]。包括耳轮、对耳轮、耳垂在内的外耳部[3]。
《黄帝内经素问·气府论》:“手太阳脉气所发者,……耳郭上各一。”又《广韵》聃,徐锴系传云:“耳外轮郭也。”
二、参考资料(对应上文[1][2][3])
[1]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. 中医药学名词(2004)[M].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05.
[2] 李经纬等主编.中医大词典——2版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4:572.
[3] 李经纬等主编.中医大词典——2版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4:571.
三、古医学文献中叫法
除了近代日本医家原昌克著《经穴汇解》(日本汉方医学专著,成书于日亨和癸亥年,即1893年)称“耳廓”外,其它都称“耳郭”。特别是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我国医学著作《黄帝内经》中也称“耳郭”。
综上,作为医学专业名词,不仅“耳郭”正确,“耳廓”也正确,还可以写成“耳壳”。如果是俗语,写成“耳朵”也应该是不错的。“耳郭”自古是我国医学名词;近代以来出现了“耳廓”和“耳壳”,应是英文专业医学名词auricle[ˈɔːrikl] 的译音。
作为教育部审定的初中《科学》教材应以医学专业词典和专著为依据,在“耳郭”的基础上应当加上注解,别称“耳廓”、“耳壳”。学生写出三者中任意一个答案都应判为正确。
作者:孙立安
发布于:河北